諾曼第,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巴巴羅薩,隆美爾,大君主,堅忍行動,巴頓,奧馬哈海岸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謙信的歷史廣場,這次是從社會文化來說歷史,主題是一窺日本眾道之謎

最近幾年全世界的同志議題陸續發酵,謙信本身是對這個抱持開放、支持的態度,那今天就來說說日本在中世紀時候的同志現象。如果有看過日本NHK製作的大河劇,如果背景是日本戰國時代的話,大名領主身邊都少不了年輕的『小姓』,通常是領主的禁臠,這樣的文化是怎麼開始的呢?讓謙信從頭說起吧!

日本的同性間的愛戀記錄最早可見於會令你驚訝的《日本書紀》中神功皇后篇:適是時也,晝暗如夜,已經多日。時人曰:「常夜行之也。」皇后問紀直祖豐耳曰:「是怪由矣?」時有一老父曰:「傳聞:『如是怪謂阿豆那比之罪也。』」問:「何謂也?」對曰:「二社祝者,共合葬歟。」因以令推問巷裡,有一人曰:「小竹祝與天野祝,共為善友,小竹祝逢病而死之。天野祝血泣曰:『吾也生為交友,何死之無宜同穴乎!』則伏屍側而自死,仍合葬焉。蓋是之乎。」乃開墓視之,實也。故更改棺襯,各異處以埋之。則日暉炳爃,日夜有別。

根據日本的傳統說法,「阿豆那比」就是同性戀的諱稱,讓這成日本有關同性戀的最古老記載。其後《續日本紀》的記載,天武天皇之孫道祖王,竟然在聖武天皇也就是老爸的喪禮期間與自己的侍童雞姦遭到廢除太子之位。(是有這麼急切嗎?連老爹的喪禮都忍不了阿!)

到了平安時代,盛行於貴族與僧侶這兩個階級之間,從何處可以得知呢?從由醍醐天皇下令命當時三十六歌仙紀貫之為首的宮廷詩人,在公元914年左右編成日本最早由朝廷編撰的《古今和歌集》,其中收錄:「此身如朝露,惟惜與君緣。相逢如可換,不辭赴黃泉。」這可不是讚揚男女之情,而是同性之愛,是說兩個有情人(同性)相約在來年團聚,可是其中一個被人關起來,另一人為了這個約會自殺,好讓自己的靈魂去見情人。這首詩是在講:「我這個身體好比早晨的露水,最珍惜的就是與你相逢的緣份,如果能用生命去換與你相逢,我也不會拒絕。」

以上說的是貴族階級,那麼寺院中的僧侶呢?奈良時代的貴族子弟需要進入寺院內修行一段時間之後才能還俗繼承家族財產,成為當時社會認可的一條潛規則。日本的寺院長久以來是嚴拒女性的,對身在寺院的僧侶來說,異性間性行為不用想也知道是禁止。不過相反的是,竟然沒有任何規定禁止同性間的性行為,古代日本僧侶利用同性性行為來取代異性性行為,將同性視為自己的對象也就一點也不意外。(印度、中國的古代僧侶,如果知道日本古代可以不用像他們守這麼多清規,不知道會有什麼想法,就不用說近世的淨土真宗了!)

寺院內僧侶同性戀對象就是這些進入寺廟內修行稱為「稚兒」的少年,而帶髮進入寺廟修行的少年被稱為寺稚兒、垂髮或渴食等等。這種行為從奈良時代開始就在日本佛教寺廟中大行其道。甚至在當時天台宗的內規中,在稻垣足穗的《少年愛之美學》中記載僧侶與稚兒的初夜之前進行一個名為「稚兒灌頂」儀式,被灌頂的稚兒會成為觀音菩薩的化身,僧侶被允許與灌頂的稚兒發生性關係。(謙信看到這裡都佩服古代日本人,盡其所能的合理化)

遠在平安時代,這種關係已經算是檯面上可以說的,不過僅限於特定階級。讓我們把時鐘撥快一點到平安末期到鎌倉時代,從日本人熟知的大英雄源義經與弁慶及佐藤繼信、佐藤忠信兄弟間的主僕相處關係中,也能夠窺得一點同性戀的曖昧氣息。鎌倉末期,位至正二位、曾任大納言的朝廷公卿北畠親房在他的著作《神皇正統記》留下同性戀在貴族中流行的相關證據。

再度快轉到室町時代與熟悉的日本戰國時代,這股風氣也吹進將軍府內,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與能樂舞者世阿彌有著曖昧關係,據說兩人的同性愛關係啟發世阿彌的藝術天賦,對能樂舞蹈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六代將軍足利義教因為與赤松貞村的關係,賜給他許多土地,引起同族赤松滿佑的不滿,設計在飲宴中襲殺將軍引發後續嘉吉之亂。

到了戰國時代,同性之間的關係還有著另一層的意義:當時領主間常見為某種目的締結婚姻,女方通常身負為娘家通報消息、甚至殺害丈夫的秘密任務,讓領主為了領地與自身安全,僅與妻子維持名目上的關係,夜晚都是由侍童陪寢。

20歲前的少年男性額前留類似瀏海的前髮,稱為「若眾」,眉清目秀出色者,就會成為大名、武士們追逐的對象,成為權貴者身邊稱為「小姓」的侍童身分,當時的說法就是「孌童」。以下謙信提出幾個著名大名的例子。

首先是甲斐的武田信玄,後期的大將山縣昌景就是近習小姓出身,僅在甲陽軍鑑中記載的『義信事件』中,他告發兄長飯富虎昌與信玄嫡長子義信的政變事件,得到主君的信賴,成為信玄的支柱,所率領的部隊向來在武田軍中是最富攻擊力。

另外一名小姓就更有名,號稱是當時第一美男的春日原助,高阪昌信是他元服後的名字。16歲的他因為絕美容顏成為信玄身邊小姓,晉升第一男寵;但是好日子沒多久,信玄的心思又轉移到其他人身上,引起原助不滿,於是執行我們現在很流行的『抓姦』,讓信玄親筆寫下至今留存在東京大學圖書館內的情書,保證自己不變心:「我最近確實常常去看彌七郎,但只是因為他病了,我過去從來沒有招彌七郎侍寢,以後也絕對不可能,你一定要相信我,我對你的心意是不會有任何改 變。這幾天呢,我日夜徘徊,寢食難安,就是因為我的心意無法傳達給你,所以我感到很糾結,如果我騙你,我願意接受甲斐一二三大明神,富士、白山、 八幡大菩薩,還有諏訪上下大明神的懲罰。本來這種誓言應該寫在正式的乞請紙上,但是因為甲斐這邊的神職人員管理嚴格,這種紙我拿不到,所以先用一般的信紙寫給你,等以後有機會,我再用正式的乞請紙給你寫。」

乞請紙可不是一般的和紙,是專門用在出征和祭祀用途,想用這個給男寵寫情書普天之下大概也就武田信玄一個,可見信玄對高坂昌信真是愛意滿滿。收到這封保證書後高阪昌信也是感動的稀里嘩啦的。《甲陽軍鑑》有描述他的反應:「我蒙受主公的種種愛護,在主公的呵護下,就像一朵牡丹花一樣被培育成長」。(信玄不愧是名將,手段果然先進)。

至於本身很喜歡的上杉謙信,身邊著名小姓包括比較不為人所知的岩井信能,當初收入小姓時就評價他是兼具智勇的將器(武勇、知略共に優れた將器なり。),據說謙信繼承人景勝家老直江兼續也是他的小姓。

關原之戰的主要發起者之一石田三成也是秀吉的小姓出身,不過他應該是例外,因為秀吉極好女色,對男色一概不顧,甚至傳言有人進獻美少男,秀吉還問有沒有姊妹,由此可見一般。

最有名的小姓大概問十個對日本戰國有了解的,都會回答織田信長身邊的森蘭丸或是森亂丸(都是同一人),原因就是他與信長一同消失在本能寺的火焰中,但其實信長身邊小姓不少,日後最為有名是以加賀百萬石聞名於世的前田利家。

另外有一則與天主教有關的軼事,當初耶穌會創始人之一沙勿略在1549年8月15日,基督教的聖母升天節當天在彌次郎的引介下,同兩位修士踏上鹿兒島;隨後因為想要傳教,獻上葡萄酒給當時在中國地方強大勢力的大內義隆,這瓶堪稱是日本第一瓶進口葡萄酒;本來想要答應要求的義隆,知道耶穌會把他喜好的男色視為罪孽,一氣之下就把他們通通趕出領地!不過一行人輾轉去大阪、京都後,最後還是回到大內領地傳教了!

「眾道」一詞是「若眾道」(わかしゅどう)的縮寫,別名「若道」(じゃくどう、にゃくどう)或「若色」(じゃくしょく)。這個名詞確立是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後男色的作用幾乎全部喪失的時代,詳細時間已經不可考,可信的是在1653年由幕府頒行的《市廛商估并文武市籍寄名者令條(遊女并隠賣女)》中,在法令上對江戶時代潛在武士之間的「男色」關係,以「眾道」這個身份進行確認。

於1716年成書,現今被認為武士道書籍的《葉隱》,書中對武士道之中的男同性戀關係進行闡釋:「一生之中只有一人值得相互思念」,「始亂終棄簡直大逆不道」,「先相知五年再確定是否值得相戀」。如果對方風流成性不值得信任,或是沒有共同價值目的兩人應該果斷分手。勉強下去只會讓兩人紛爭不休,「一刀兩斷」方是上策。《葉隱》認為眾道關係應該是值得自己為對方付出性命。

即使如此在江戶時代早期,諸藩對家臣之間的眾道關係可是嚴格管控。像是姬路藩藩主池田光政明令不許任何眾道關係,發現將逐出成為浪人。 江戶時代中期隨著對君主的忠誠度遠高於眾道關係後,並伴隨爭奪美少年引發爭風吃醋事件,眾道關係被視為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1775年終於讓米澤藩主上杉治憲頒布針對眾道關係更加嚴苛的刑罰:死刑。幕府時代末期原本盛行眾道關係薩摩藩等藩也開始進行取締。

由這些源流可以得知,日本的同性關係史,很大一部分是由當時時空環境需要所塑造出來,比起現代單純的感情來說,或許還要複雜的多。今日日本的眾道文化雖然隨著明治時代算是結束,後起之秀BL文化正方興未艾,或許說明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文化表現吧?

這樣的歷史說書是個新鮮的嘗試,也一定會有許多可以加強改進、甚至是不足的地方,如果您喜歡提供的內容,希望能夠聽到更多不一樣的歷史解讀,可以的話請您以「謙信的歷史廣場」搜尋,在medium或blogger留下寶貴意見,或是有想聽的歷史主題,都歡迎與我分享,會盡力改進缺點提供大家更好的歷史饗宴。




如果您喜愛或是支持謙信繼續提供更多話題,如果可以您的每份贊助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