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古埃及,尼羅河,希臘,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吠陀經,傷寒雜病論 ,沈括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謙信的歷史廣場,這次是從科學來說歷史,主題是科學的起源比我們認知的更久遠

一般來說,我們從小被教導的科學起源,大部分是以近代科學作為根源,某種態度上是否定以前的人沒有理性思維邏輯,只有宗教論述概括一切,但真是如此嗎?謙信這次將帶您走遍世界,或許會顛覆您的原有認知。

首先要先幫大家釐清,不是只有實驗、定律那些才叫做科學,奠基於數學之上都可稱為科學,因為沒有數學,很多的論證、實驗都無法實現,另外曆法、醫學等也都算是科學範疇內。ok,把廣義的科學釐清之後,就能開始我們的科學尋根旅程。

早在還沒有文字發明的史前時代,所有的知識都是靠口述流傳的,包括種植作物的時節、方式,直到有文字系統發明,農耕時代讓生產有所盈餘,擺脫生存困境才能發展文明。

那麼什麼時候開始有科學發展的證據呢?目前所能發現最早約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出土自兩河流域一帶的文明,確認已經有以數學概念發展記錄自然現象的證據,不過這些都是實用導向,也就是說是為了某種目的發展,並非像是今日純粹研究目的。甚至有發現類似畢氏定理的數字研究紀錄,由此可見古人並不是像後世所說的愚昧無知。

差不多稍晚的古埃及,不僅是數學,還以此為根基發展出天文學、醫藥研究的雛形,因為尼羅河的定期氾濫,發展出的幾何學應用在土地測量。甚至在莎草紙上發現明白指出『腦』的存在,不僅如此還提及腦膜、脊髓及腦脊液等等部位,如果說這是最早的神經外科醫學文獻絕不為過。即使如此,現代醫學歷史學者普遍認為古埃及的藥理大部分不僅無效,甚至是有傷害性的可能,但是他們使用檢查、診斷、治療、預測等治療疾病的方法,也視為科學經驗主義的發端。另外中古世紀時被視為禁忌、甚至是與惡魔交易,到了近代才被視為化學雛形的煉金術,在地中海附近古埃及可是研究中心的地位。

讓我們把時間推後一些,來到古典時期的希臘。這個時期的人們面對需要解決實際性的問題,包括曆法與疾病治療之類,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因為他們總是提出想法、假設,通常被稱為科學哲學家。比如說他們對於神話提出問題,像是:「宇宙是從何而來?」不僅是提問,也提出自己的解釋與回答。像是被後世稱為「科學之父」米利都的泰利斯(希臘語:Θαλῆς ὁ Μιλήσιος),是第一個嘗試用理性思維來解釋自然現象,像是陸地浮於水面、地震等過往無法解釋,過往都歸因於奧林帕斯山上的宙斯與眾神行為所致,他以水面攪動來解釋。他的學生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畢達哥拉斯,除了創下以他為名的主義外,更對數學進行研究,突破過往的地平論,提出我們所在世界是一個球體的概念。

另外我們熟悉的原子理論,同樣是這個時代的留基伯(希臘文:Λεύκιππος)所提出,他認為萬物皆由原子構成,這個理論由在色雷斯的學生發揚光大。如果非得用一句話來形容德謨克利特的話,那就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除了是唯物思想的代表人物外,更是繼承老師思想後創始「原子論」,以此為起點更建立認識論。他的論點是:世間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整個世界的本質只是原子和虛空。原子不可分割,卻不完全一樣。在自然界中,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一個自然的原因,這個原因原本即存在於事物的本身。

在這之後就是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這對師徒為首的後起者,除了陸續出版關於自然哲學方面的著作外,隨後發展的演繹推理影響至今。柏拉圖在西元前387年建立讓許多希臘開明的人士前來受教的學院,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經驗主義認為:所有宇宙運行的規則、真理,都可以透過觀察、歸納等方式得知,這是他認為的科學基礎。這些想法不僅對於歐洲,甚至是伊斯蘭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即使有些說法在科學革命中被駁倒,所留下的思考方式,對於科學探索奠定不可動搖的基礎。

這段時間你我都很熟悉的畢達哥拉斯發表的畢氏定理外,還有阿基米德發現了「槓桿原理」和「力矩」等物理、數學理論紛紛出爐。

接著我們把眼光放到印度,數學知識的出現根據考證出現在西元前4000到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他們最早的科學發現,就是以4:2:1的比例製作結構穩定的磚體,此外還為了更精準的製作,設計一種10等分的「摩亨佐-達羅尺」,一等份的長度約為3.4公分,以此規格製作的磚體都是這種單位的倍數。

如果還看輕古代印度的數學能力,接下來可就會被狠狠打臉喔!天文學家兼數學家阿耶波多(476-550)在他的《阿耶波多曆書》中使用一些我們熟知的三角函數(如正弦,正矢和餘弦),三角表和技術,以及代數的運算法則,訝異嗎?接下來會更驚訝的。公元628年時婆羅摩笈多提出地球引力是一種引力。更普及我們非常習慣、但是在當時卻是嶄新觀念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0,同時也作為十進位的字符,隨著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沿用到現在。這兩本天文數學書籍,一進入伊斯蘭世界,首先就演化為我們熟知的阿拉伯數字系統。

天文學就更厲害了,可能你聽過吠陀經,印象中是一本宗教經典,但其實他也是第一部記載天文學概念的書籍,書中不僅將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一個月30天,剩下的天數用閏月補齊,是不是和現代概念極為接近呢?

醫學方面,從新石器時代發掘的遺址中找到早期農業的證據,起源於公元前2500年前的古印度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在這個醫療體系中,認為人體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身體與自然之間產生不調和時,人體的機能就會受到阻礙、導致生病。阿育吠陀醫療有三種實施方法:藥草療法、推拿療法及瑜珈療法,所代表的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更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到了現代以代替醫學的形式持續。

現代人生活中接觸的金屬器具,很多都是不鏽鋼製品對吧?我們的想像記憶也都是近代發明的,但是如果說你我的認知都有錯呢?其實古印度就發明伍茲鋼、坩堝鋼與不鏽鋼,廣泛傳入地中海地區,有什麼證據呢?印度德里附近的麥哈洛里,有一根從六世紀以來矗立至今的巨大鐵柱,高6.7米,直徑達1.37米,當初是為了紀念旃陀羅王而鑄造的,令人詫異的是露天聳立了一千五百餘年,經歷了無數風吹雨打,至今仍然沒有一點生鏽的痕跡!如果說他們沒有掌握冶煉不銹鐵器的技術也不太可能,但是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除了這個之外,找不到其他流傳下來沒有生鏽的鐵器呢?

最後轉回黃河流域。中國的科學萌發於先秦時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發明許多各式攻城、守城器具的墨家,還有名氣不彰的名家。幸虧漢朝造紙技術進步,才得以將這些思想藉由新的書寫媒介記錄下來。數學著作包括劉徽的數學著作《海島算經》,記載了四次重差觀測術的發明;南北朝時數學家祖沖之著有的《綴術》,準確估算出圓周率,後來更東傳至朝鮮、日本,影響甚大。號稱東方電腦的算盤,數學家程大位也著有珠算理論《直指算法統宗》、數學家李之藻的《同文算指》,至於十二平均律是由朱載堉著有的《律呂精義》提出的。

醫學當然不能少的就是三國時期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明朝除了眾人皆知的李時珍《本草綱目》外,吳有性的溫病學派著作《瘟疫論》,是中國最早關於傳染病研究的著作。至於科學及數學的進步造就促進農業、紡織及手工業、鑄造工業、商業及兵器的技術發展,當然是無庸置疑的。我們熟知發明指南針的沈括,更發現闡述真北的概念,更改進天文觀測用的日規、渾天儀、瞄準管和水鐘以及描述如何使用乾船塢來修理船隻,還設計出一套地形學理論,以及區域氣候隨時間漸變的理論。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讓大家從過去的教育觀念解脫,重新認知世界各地的古文化的科學發展,絕不是愚昧無知,一切都是以神的意旨來解釋,相反的很多高知識份子用他們的想法,突破固有的傳統觀念,也因為有這些人,我們今天才能擁有如此便利的生活。

這樣的歷史說書是個新鮮的嘗試,也一定會有許多可以加強改進、甚至是不足的地方,如果您喜歡提供的內容,希望能夠聽到更多不一樣的歷史解讀,可以的話請您以「謙信的歷史廣場」搜尋,在medium或blogger留下寶貴意見,或是有想聽的歷史主題,都歡迎與我分享,會盡力改進缺點提供大家更好的歷史饗宴。




如果您喜愛或是支持謙信繼續提供更多話題,如果可以您的每份贊助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