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布勒哲爾,兩隻猴子,twomonkeys,彼得庫克,尼德蘭,法布里亞諾,凱利格羅維耶,三王來朝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謙信的歷史廣場,我是主講人謙信,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憂慮、挫折、不安、頹圮的心情,甚至是面臨選擇的關頭,在多不勝數的心靈雞湯與勵志課程、甚至是正面能量都四處滿溢的現代,或許解答是在自己;正確的說是在自己眼前,那就是歷史,俗話說:「世界已經沒有新鮮事。」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我們經歷的,歷史上一定有人經歷過差不多的事情,只是形式與時代不同,謙信不是什麼心靈講師,只是一個說故事的人,但是希望在某日某地的某人,會因為我的某段節目有所啟發、甚至是改變原來負面的想法,又或者是面臨猶疑不定的關頭,能夠下定決心決斷,這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榮耀!

在節目開始之前,如果您喜歡提供的內容,不管您從什麼管道收聽,您的訂閱就是對我最大支持,喜歡的話,請記得訂閱我的頻道並留好評,同時歡迎您告訴謙信您有興趣的話題,會在後續的內容中加入您的意見。節目的文字稿請搜尋『謙信的歷史廣場』部落格,也會有我自己讀過的延伸閱讀建議,如果想要討論節目內容或是抒發想法,我在FB開設『謙信自由討論廣場』社團,歡迎加入一起討論切磋歷史,期待與您相遇!這次是從藝術來說歷史,主題是彼得·布勒哲爾筆下的 《兩隻猴子》與不解之謎。

繪畫歷史上的謎題不在少數,像是蒙娜麗莎就有很多,謙信想和大家討論的是:為何藝術家喜歡在畫中隱藏謎題或是暗喻,是個人喜好或是社會風氣?

要談這幅畫就得先了解畫家對吧!他生於1525年,於1569年9月9日過世,作品以地景與農民景象的畫作聞名。師從彼得·庫克·范·阿爾斯特(Pieter Coecke van Aelst),這位老師可不簡單,以基督教題材用他精通的繪畫、彫刻、建築、版刻和彩色玻璃、地毯等方式從事製作,更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御用畫家,他更重要的貢獻應該是將古羅馬和當代義大利藝術家的著作翻譯成荷蘭語、法語和德語出版,推動原先只在義大利風行的文藝復興風潮,帶動到阿爾卑斯山以北的歐洲地區。

有這樣一位老師,布勒哲爾在1551年,也就是26歲的時候就成為安特衛普的知名畫家,以當時的年紀來說也不算太早,但是在八年後,畫下最為人所熟知的《尼德蘭箴言》,這幅油畫延續一貫以人類愚蠢作為題材的主題,描繪112個當時在尼德蘭地區流行、許多現在仍然在使用的諺語,只是沒有辦法確定全部都是畫家本人想表達的。舉例來說De duivel op het kussen binden(竟然能夠把魔鬼綁在枕頭上)真實意涵是倔強的人可以克服一切;Aan de ene voet een schoen, de ander blootvoets(一隻腳穿鞋,一隻腳光著)則是指平衡最重要。

這幅畫原題是「藍色披風」 (de Blue Cloak) 或「世界的愚蠢」(de Dwaasheid Van de Wereld),表明他的用意不只是歌頌荷蘭諺語文化,更藉此描寫人類的愚蠢。

他與許多身後才出名的畫家不同,在世時就已經是廣受歡迎與作品市場價格最高的幾位畫家之一,過世後對他的風評和爭議也從未平息:從「新博斯」(new Bosch 這裡是指傑洛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他的畫中充斥濃厚象徵隱喻)、「農夫布勒哲爾」(farm Bruegel)、人文主義者、道德家或基督教畫家,到諷刺家和社會評論家。可以說他的作品就像鏡子,對觀眾有著對此時此地迷人的、甚至令人不安的映照。

至於今天主題的《兩隻猴子》,是布勒哲爾於1592年創作的油畫,原名Two Monkeys的作品可能是他尺寸最小、題材最直白的一幅,畢竟他其他作品都是大型且精緻的農民形象畫,畫中人物的活動都有寓意存在,就像前面提到《尼德蘭箴言》般。

畫作本身請大家上網尋找就可以找到,這裡謙信稍微描述一下畫面:最前景是一對頸部有白毛的猴子被鎖在一個昏暗的拱門下的金屬搭扣上,在這對倒霉的動物背後,發光的薄霧從下面的港口升起,模糊佛蘭德(Flemish)港口城市安特衛普(Antwerp)教堂尖塔林立的天際線,好像是一個朦朧的夢。兩隻猴子中頭頂紅色的白眉猴(mangabey)瞪著我們,眼睛睜大得像碟子,咧嘴笑著。另一隻則半扭著身子,沮喪地蹲著,像是被目光嚇了一跳。囚禁兩隻猴子狹小的凹室散落著空蕩蕩的果殼碎片,這個空間一度將我們畫外居住的真實世界與遠處召喚的理想化世界相連接,隨即又將其分隔。

如果你初次見到這幅畫,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特異點,也許會視為畫家在港口觀察的寫生,也或許會注意到16世紀的安特衛普港口出現原本棲息於非洲西海岸的稀奇生物,被畫家描繪下來。如果這是當時代一般的畫家,或許你我的觀察是對的,不過這幅畫創作者是當時擅長將日常生活中觀察轉化為有複雜寓意視像和繪畫諺語的藝術家,從創作完成至今的四百多年來,許多專家、美術研究者無不想從中找尋他隱藏在畫中的想法,譬如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在他逝世450週年紀念畫展中,策展人塞爾林克(Manfred Sellink)曾分析這幅畫:「傳統上猴子在藝術表現中是負面含義,因而引發對此畫作出道德的、有時矛盾的解讀,比如說猴子表達的是慾望和淫蕩、貪婪和吝嗇,或各種邪惡等。」

向來對於這幅畫的解讀有很多也很廣,從可能對時事作有時效性的評論(換個方式說就是地方性政治諷刺畫),還有猜測可能是關於人類創造性模仿行為的永恆表達:藝術家「模仿」自然。

去年在藝術評論家中算是年輕、著有不同藝術史觀點《A New Way of Seeing》的凱利·格羅維耶 Kelly Grovier,提出他對這幅畫的想法,算是比較新穎的想法:

他從《兩隻猴子》想到15世紀意大利藝術家法布里亞諾(Gentile da Fabriano)於1423年創作的一幅被喻為國際歌特風蛋彩畫《三王來朝》(The Adoration of the Magi),看似截然不同主題的畫作中在關鍵位置出現坐立不安的猴子,畫作中前景東方三博士向嬰兒基督贈獻禮物、進行朝拜,畫家將在被束縛猴子後方,三人正穿過一片夢幻的景觀行走的畫面描繪非常絢爛。

《三王來朝》使用的是一種老套的象徵手法,代表人類與生俱來的腐敗狀態,畫面旁一棵長著裂開的、過熟的石榴的樹證實這個想法。中世紀的繪畫符號中,石榴本身就是從天堂偷來的水果的傳統替代品,象征人類的墮落以及隨後被驅逐出伊甸園(Eden)。

畫面中鏈子拴著的猴子提醒我們,人類處於卑下的道德和精神境界,由於耶穌基督的誕生才將人類拯救出來,猴子就是我們這些人類。《三王來朝》是否為解讀《兩隻猴子》意義提供線索?事實上二十多歲的布勒哲爾曾經遊歷義大利,當時《三王來朝》正在佛羅倫斯的聖特里尼塔教堂(Church of Santa Trinita)展出,他是否曾經目睹這張畫呢?更或者是說見到這張畫的他從此腦中就糾纏這個想法?

布勒哲爾是否可能以他的手法重新解構:模仿但是抽離矯飾風格,凸顯作為核心的謙卑,凱利假設畫家是想提出提醒人類:阻隔在我們人類及我們居住的絢麗多彩世界之間的是我們加諸於自己以及他人身上的束縛和桎梏。

對於布勒哲爾將隱喻置於畫中,或許是對於一般人與受教育者兩方傳達不同的想法,如今這些畫作的謎團或許為真、偽,今天的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不過長久以來出現一種以評論作為職業的人,如同今天各種書籍、電影、戲劇都有所謂的評論者,但是如果盡信,自己反而沒有思考,就會陷入被餵養資訊的處境,長久以往對於是非判斷都會逐漸遲鈍。

謙信認為:同樣一件事物不同教育背景、專長的人以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就會有不同的觀感、想法,更何況這種連作者都沒有留下蛛絲馬跡線索的畫作,各說各話的情況只會是持續下去,除非哪天發明時光機回到過去詢問作者,作為觀賞者的我們還是維持欣賞畫作的立場,會比較輕鬆,您說是嗎?


您喜歡這次謙信提供的內容嗎?或者什麼意見或是建議可以提供給我嗎?如果可以在您收聽的管道或是用google 搜尋『謙信的歷史廣場』在fb或是Blogger留下您的意見,幫助我改進缺點以提供更好的節目,或者您有想聽的內容,也可以與我分享,會盡量在往後節目中提供。Blogger除了有文字稿外,還有謙信讀過的延伸閱讀,對於主題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去看看喔!最後再次謝謝您的收聽,期待下一期節目與您相遇!




電子書推薦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實體書推薦
解謎世界名畫
解謎世界名畫


如果您喜愛或是支持謙信繼續提供更多話題,如果可以您的每份贊助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