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古希臘,斯巴達,波斯,雅典,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















在節目開始之前,如果您喜歡提供的內容,不管您從什麼管道收聽,您的訂閱就是對我最大支持,喜歡的話,請記得訂閱我的頻道並留好評,喜歡的話也分享、推薦給您的好友圈,更歡迎您告訴謙信您有興趣的話題,會在後續的內容中加入您的意見。節目的文字稿與我自己讀過的延伸閱讀建議,請在瀏覽器輸入kshin.co ,來到『謙信的歷史廣場』,都會有您想要的資料,假使有想要討論節目內容或是抒發想法,FB也有開設『謙信自由討論廣場』社團,歡迎加入一起討論切磋歷史,期待與您相遇!

這集是從戰爭說歷史,主題是從史實記載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思考修昔底德陷阱真偽。如果不熟歐洲或是希臘歷史的朋友,對這兩個名詞應當是相當的陌生,那就讓我花點篇幅先說說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是古希臘時代的歷史學家與思想家,一生就是雅典城邦的極盛經典時代的縮影,有個說法是在波希戰爭到伯羅奔尼撒戰爭年間,更在之後以自身經歷寫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並為此下註腳結論:「使戰爭變得無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權力的增長,並因而導致斯巴達的恐懼。」
這本書謙信沒有仔細看過,但是查了資料發現以前因為這本書在歷史學界的重要地位,讓很多學者接受了上面修昔底德的結論,直到近年來歷史學者的研究才確立這個論點立場上有諸多偏頗。
好,那讓我先說說伯羅奔尼撒戰爭,其實這不是一場戰役,而是持續28年的戰事,謙信想光是二戰時間就夠久了,28年該是怎麼過阿?其實並不是如我們想像是天天打,中間也有停戰的時候啦!
怎麼會有這場戰爭呢?那就要說到希臘史上有名的提洛同盟了。當時地中海世界因為希臘勢力抬頭,加上希臘的銀幣四德拉克馬成色良好,就成為通用貨幣,就像是今天的美金一樣。西元前480年,一反以往都是斯巴達人為首,這次以雅典將領率領希臘聯合海軍及在薩拉米斯海戰擊敗波斯艦隊,這個喜悅並沒有促進合作,反而讓斯巴達為主的伯羅奔尼撒同盟退出希臘聯軍,希臘與其他城邦組成提洛同盟。
我們就要說說提洛同盟有什麼不同了?相較於伯羅奔尼撒同盟彼此間沒有什麼約束力,這邊可就不同,憑藉著強大勢力,雅典要求所有同盟國不僅要共同分攤聯合海軍的軍費,每年更定期繳納相應的費用到在提洛島設立的共同基金,這也是『提洛同盟』名字的由來。
這樣看來好像還蠻公平的對吧?但是修昔底德在他書中說:「雅典利用同盟國上繳的資源鞏固自身的實力,持續增加對同盟內城邦控制力,還動用武力鎮壓同盟中的異議人士,西元前 450 年更展開軍事殖民。」如果僅以這句話判斷,很明顯點明雅典在這個同盟中獨居鰲頭、甚至獨霸的地位,但是近年來歷史學家的研究,情況並不是這樣,最多就是保存海軍力量以維持其海上商業之路,這就讓人覺得作者是否對雅典有不滿呢?
兩個同盟本來也沒有什麼利益衝突、更沒有什麼必須開戰的理由,本以為可以相安無事,沒想到一些意外事件促成戰事爆發,逼使雙方不得不以武力來解決。正當斯巴達率領伯羅奔尼撒盟軍殺向雅典的同時,城內政治家伯里克里斯分析情勢與資源,鼓動、增長市民對戰爭的信心,更表示「戰爭的勝利主要依靠明智的決斷和手中的金錢」。這人是誰呢?他來頭可不小,不僅領導重建波希戰爭後百廢待舉的雅典,更創造以他為名的時代,蘇格拉底、柏拉圖就是這個時代的傑出人物。
只是戰爭走向並不如他的盤算,花費遠超過預想,不得已雅典把提洛同盟的共同金從每年 600 塔蘭同調整至 1300 到 1500 塔蘭同,也就是提高一倍有餘,當然就會對盟國財政造成壓力了!達成停戰協定《尼西亞斯和約》後,受困於民粹壓力的雅典不得已掀起大規模的西西里遠征,目的跟今天戰爭目的一樣,就是為了資源,結果呢?被斯巴達打個落花流水。更慘的是
提洛同盟出現分崩離析的情況,雅典開戰前擁有的資源優勢一去不復返≧
至於那位伯里克里斯呢?開戰三年後就死在斯巴達圍城所爆發的瘟疫,要知道古代世界衛生很差,只要圍城時間一長,很容易就爆發疾病潮。戰敗的雅典從民主體制轉變成三十人獨裁政權,戰勝的斯巴達也沒好到哪去,如果沒有波斯的傭兵與金錢,也無法贏取這場雙方都不願意打的仗,更諷刺的是斯巴達從沒有贏得任何一場關鍵戰役。
好,那什麼是修昔底德陷阱呢?其實他本人從沒有提起過這個字眼,最多是在書中說:「一個崛起的霸權國」與「一個既存的霸權國」,當然就沒有說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這句話。但是這個情況也被後來的歷史學者認為與當時情況不符合。2010年後廣為世界所知「修昔底德陷阱」這名詞,是來自於美國政治學家、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國防特別顧問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更在他的著作《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中提到:伴隨美中兩國之間在經濟、軍事上的競爭,必然會踏入「修昔底德陷阱」:當崛起的霸權面對既有的霸權時,必然會發起挑戰並欲取代之;而當既有的霸權在面對新興霸權的挑戰時,為了避免被取而代之,也不得不回應。此時,雙方之間日益增加的嫌隙,普遍會以戰爭的方式迎來結尾。
他的理論基礎其實是建立在在國際現實主義之上,認為國際是無政府狀態,權利的轉移「必然」會爆發戰爭。但不管是今日世界、或是伯羅奔尼撒戰爭都不是如此,這樣的論調就有點牽強。加上今日世界與那時希臘世界有著根本性不同,硬要拉進來做比較,謙信認為並不是那麼的恰當,您說呢?

您喜歡這次謙信提供的內容嗎?或者什麼意見或是建議可以提供給我嗎?如果可以在您收聽的管道或是打kshin.co,在『謙信的歷史廣場』留下您的意見,幫助我改進缺點以提供更好的節目,或者您有想聽的內容,也可以與我分享,會盡量在往後節目中提供。網站除了有文字稿外,還有謙信讀過的延伸閱讀,對於主題有興趣的朋友,記得去看看喔!如果喜歡還是請您分享給朋友喔!再次謝謝您的收聽,期待下一期節目與您相遇!







感謝您支持謙信
只要幾個動作,電子書讓您免費閱讀
    您喜歡的歷史主題是?
    Powered By ConvertKit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