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著作在各大電子書平台都有發售,如果可以也請推薦給親友!讓我們趕緊進入主題吧!

繼上次說地球歷史上的十大巨獸中的桑氏偽齒鳥後,大家可以猜猜今天要說什麼動物?今天提到最大的陸地哺乳類動物,百分百都會想到大象,但是如果說有種哺乳動物從頭到尾體長可達九公尺,肩高5公尺,和一台艾布蘭坦克差不多,推估體重約有15~20公噸,高度比現今的大象將近兩倍高、體重是三倍之多,抬頭的高度也可達兩層樓的九公尺高,雙腿間高度容納一個標準六呎高的男子綽綽有餘,如果這樣巨獸出現在你面前會怎麼想呢?

這種動物根據化石研究,出現在距今約3400~2300萬年前的歐亞大陸森林中,名字就叫巨犀,從這裡大家可以聯想到和今日的犀牛有關係,但其實呢?且讓謙信賣個關子,後面在和大家說。

一開始要跟大家說的是,這種巨犀並非只有一種,根據考古研究顯示大約有十二種大小不一,其中最大化石的是在蒙古的外呼拉爾發現。根據研究顯示這種巨型生物起源地就是在亞洲,經過遷移後期可能稍往西擴展到東歐高加索、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等地。

這裡謙信以二十世紀在巴基斯坦出土、存放在今天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化石作為今天的案例。在古生物學家尼凱爾佛泰列斯眼中,這種巨獸又是怎樣呢?根據化石,這種生物每個環節都驚人的巨大,可以說是大象與長頸鹿兩種動物的結合體。

Readmoo推薦
Hahow推薦跟 YouTuber 莫彩曦學美國道地的說話習慣
YOTTA推薦
Udemy推薦成為最強大腦!「提升你的記憶力」
首先是這種動物居住的環境,以及究竟什麼原因,可以讓巨犀長得如此巨大?有些科學家認為,這種巨型生物必然居住在食物豐沛的樹林中,才有足夠食物供給。但是佛泰列斯卻認為恰恰相反,棲息地應該是相當嚴酷,尤其是乾季時會面臨水源不足、食物來源植物稀少的問題,那麼就有問題,食物短缺的環境如何供養如此巨型生物?

佛泰列斯認為從化石牙齒中就能找到答案。在他觀察自然博物館的化石後,從牙齒磨損方式可以得知巨犀的食物來源是樹葉,而這麼高的身材就像長頸鹿避免和矮小生物爭奪較低高度,甚至可以說這個高度的樹葉就是巨犀專屬食物櫃也不為過。

不過這只解釋究竟為什麼能在這種環境存活,但是體型巨大的謎題還是沒有解開。關於這點佛泰列斯表示得從巨犀的生活環境談起,又或者可以這樣說,就是這麼惡劣的環境才被迫長得如此巨大。前面謙信有說過,只要乾季就會水源缺乏,這種情況下如果是體型比較小的動物,只要一天沒喝水可能就會死掉,但是身體巨大的生物有比較多緩衝能力,應付艱困的環境挑戰,這就解釋了巨犀的體型問題。當然了,這個說法並非所有古生物學家都支持,謙信也只是挑一種出來說。

但即使如此,每天必須吃掉大量樹葉的巨犀,依然在那個時代的艱困環境中繁衍下來,為此就必須不辭辛勞、奔波千里去尋找樹葉進食,也許就是這個需求,演化出最有特色的腳。和今日犀牛雖然都是奇蹄目,從結構上也頗為相近,但是六倍體重的巨犀,腳部承受的壓力可不是開玩笑的,謙信會這樣說,絕對是這個數字是很難想像的。在生物力學專家約翰哈欽森的實驗中,他先是採樣犀牛的足部壓力數據,然後依照化石還原巨犀的3d模型。犀牛的足部承受壓力遠大於人類、馬匹,甚至大象等,而相對於腿部更纖細的巨犀多了50%足壓,這種地球有史以來最重的哺乳類動物,足壓刊比坦克履帶對地面的施壓。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群巨犀走過,地面必然是一片平坦,萬一有不幸生物就在行徑路上,下場也只有一種。

這麼大的體型還有一個好處,在充滿食肉動物的野生自然中,體型大小往往是自身實力的決定性因素,這麼巨大體型可以讓食肉動物望而生畏,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現代成年大象已經讓獅群難以撼動、選擇性放棄,從這點我們就能知道,體型讓巨犀比其它植食性動物更能獲得安全生存條件,專家也推測就是這樣,才讓體型在合理範圍內,以良性循環方式越發巨大。

剛剛謙信一直說巨犀很大,那就拿大家很熟悉的霸王龍T-Rex來對比,扣除掉尾巴後其實差不多體型相當、說不定體重還有點優勢,從這裡大家可以想像了吧?

「巨犀是完全的素食者,處於亞洲腹地蒙古高原,在距今約3000萬年漸新世逐漸乾旱化,使得巨犀可取食樹木減少,因此,選擇從亞洲腹地逐漸向更溫暖濕潤南亞遷移。」因為到南亞直接路線受到古特提斯海分隔,讓牠門選擇沿著海域東岸,通過西藏腹地一些低海拔谷地前往。

這種說法在青藏高原中部漸新世地層中發現魚類和植物化石中,都可以找到熱帶特點,當時應該是不超過2000米海拔高度。在漸新世早期移居到南亞,但是後代又在漸新世晚期返回甘肅和新疆,證明青藏地區當時尚未上升為今天高原,阻止這種巨大動物移動。

《CNN》報導,研究人員根據2015年出土化石標本,證實巨型犀牛屬「Paraceratherium」有新物種問世,稱作「臨夏巨犀」,是前所未見巨大陸上哺乳類動物。 報告顯示,臨夏巨犀體重估達24噸,與6頭大象相當,而肩高約5公尺,頭部離地超過7公尺,光是軀體長度就達到8公尺左右。 研究團隊表示,得益於保存狀況極其良好的化石標本,研究過程相當順利,「通常這類化石都會以碎片形式存在,但這份化石有一個非常完整的頭骨及下頷,這在實務操作上非常罕見」。

滅亡的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當地球進入冰河期時,氣候變化之下,賴以為生的樹葉,因為樹木紛紛枯死而減少,但是每天有這麼大需求的巨犀即使千里奔波,還是沒辦法找到足夠的食物,不用多久也就因為餓死而族群消滅。

如果喜歡謙信的節目內容,歡迎來謙信的歷史廣場kshin.co來看看,也許會有你有興趣的資料,我們下週見,掰掰。

.... 

如果願意支持謙信,我的Pressplay 訂閱頻道https://reurl.cc/0O8r19,希望我們下次健康見。





如果您喜愛或是支持謙信繼續提供更多話題,如果可以您的每份贊助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感謝您支持謙信
只要幾個動作,電子書讓您免費閱讀
    您喜歡的歷史主題是?
    Powered By ConvertKit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