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韓國,朝鮮通信使,江戶時代,長崎對馬,足利幕府,琉球,日本國王使,交鄰以信,壬辰倭亂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再次收聽謙信的歷史廣場,我是主講人謙信,這次從日韓民間通信使行列來看江戶時代的朝鮮通信使制度

如果您對國際情勢有在注意的話,會發現日本韓國這兩個鄰居在2019年處的不太愉快,甚至情況有點緊繃,從文在寅就任後第一步就是推翻前總統朴槿惠政府二○一五年與日本達成的慰安婦問題協議,理由是該協議不符合受害者的需求,在協議過程中未與她們充分溝通,甚至對外隱瞞協議內容等,爾後更關閉慰安婦基金會,惡化雙邊關係。

今年初又因為戰後留下強徵勞工賠償問題爭論,日本外務省基於《日韓請求權協定》,要求與韓方磋商,企圖把這問題問題訴諸國際仲裁。加上韓國議員要求日本企業產品加上「戰犯企業」標籤與向來有所爭議的獨島領土問題,掀起一陣貿易戰。

在這個敏感時刻,2019年8月4日,從江戶鎖國時代就是對外僅有港口之一的長崎對馬,迎接來自韓國釜山民間團體組成的300人隊伍,作為維持雙方友誼象徵,維持近30多年來的慣例,這就讓謙信想到早在江戶時代就有的朝鮮通信使。

說是江戶時代,但是其實更早之前就有類似的活動,廣義的來說可以說從室町時代,也就是足利幕府時代就已經開始,泛指朝鮮派往日本的官方正式使節。

早在1392年朝鮮王朝建立,採取「事大交鄰」的外交政策,「事大」就是對中國稱臣納貢,「交鄰」即是與日本、琉球等鄰國的保持對等交往,包括互相遣使報聘以及貿易等方面。在1402和1403這兩年,日本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和朝鮮國王李芳遠相繼獲得明朝冊封,被納入華夷共同秩序之下,開啟兩國平等往來基礎。

至於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早在1404年,也就是朝鮮受冊封的次年,日本室町幕府派出「日本國王使」出使朝鮮,朝鮮遲至九年後於1413年首次派出以「通信使」為名義的使團,雖然沒有成行也開啟派遣朝鮮通信使的先河。

好,那我們就要來確認一下通信使的地位與工作囉!「通信使」是朝鮮王朝官方正式授命的使節團,攜帶國書和禮單前往日本謁見幕府將軍,這點就是與譯使等非正式使節的主要區別所在。所謂「通信」就是根源於朝鮮王朝立國以來「交鄰以信」(與之相應的是“事大以禮”)的外交理念,也就是負有溝通兩國關係,促進傳達交鄰信義任務的使節。

那麼朝鮮派出的頻率有多少呢?根據記載朝鮮王朝前期共派遣了8次通信使,向室町幕府派出6次通信使,只有3次成行。後來日本陷入戰國時代就暫時中斷,更因豐臣秀吉主導兩次征韓,朝鮮方面稱之為「壬辰倭亂」,讓雙方邦交一時中斷。

今日我們認知的「朝鮮通信使」,就是指壬辰倭亂後派出的通信使,因為已經進入德川幕府時代,所以通常以為是江戶時代的制度。相對於前期不僅次數少、影響也少,留下記錄也屈指可數、語焉不詳的情況,後期不僅在江戶時代的265年間派出次數繁多,更制度化成為朝鮮王朝的外交政策,留下的相關資料不僅詳實、也對兩國影響深遠。甚至1876年、也就是德川幕府結束、明治政府成立後八年雙方簽訂《江華條約》、讓朝鮮開港以後,朝鮮王朝又向日本明治政府派出4次「修信使」,雖然大體上延續通信使的形式,由於時代已經大為改變,產生的影響也就另當別論。

江戶時代最關鍵的當屬「壬辰倭亂」後第一次派出的通信使,時間是1607年(朝鮮宣祖四十年,日本慶長十二年)正月,朝鮮正式派出以呂祐吉為正使、慶暹為副使、丁好寬為從事官組成,人數高達496人的使團前往日本,官方名稱是「回答兼遣還使」,表明身兼兩項任務,包括回答德川家康之前的國書以及遣還壬辰倭亂擄往日本的朝鮮人。這次是作為壬辰倭亂後派往日本的第一個正式使節團,具有對雙方關係破冰的歷史意義,並結束一段時間以來兩國的敵對狀態,即使名稱不同仍被歸入朝鮮通信使之中。

隨後兩次的使節團也都是請求遣還朝鮮人,根據計算在壬辰倭亂中被擄往日本的朝鮮人約在五萬至二十萬之間不等,在當時人口並不多的時代,這代表相當大的農業生產力,當然朝鮮方面要爭取返還。即使德川幕府方面積極配合,下令各藩釋放被擄的朝鮮人,不過各藩大多不願意交出朝鮮人,以免影響農業生產力,同時也有一些朝鮮人因為種種原因,包括在日本建立家庭、回國後的待遇與生計問題等因素不願回國,因此三次遣還使行動收效甚微,只有2000名朝鮮人被帶回國內。

在雙方還沒有恢復外交關係,但是已經展開貿易的時候,長崎的對馬島在雙方關係上發揮極大的作用,包括1607年對馬在朝鮮釜山重開倭館,1609年對馬島方面與朝鮮政府締結《己酉約條》,規定對馬派「歲遣船」來倭館貿易,奠定往後兩百多年間雙方貿易基礎。

雖然對馬在1631年爆發名為「柳川一件」的領主一門騷動事件,藉由這事件幕府方面重新整頓對朝鮮外交,從此開啟以「日本國大君」為幕府將軍對外正式稱呼,並確立「大君外交體制」。

什麼時候開始正名通信使並列入正規呢?那是在1636年(朝鮮仁祖十四年,日本寬永十三年)二月,對馬對朝鮮發出正式請求,以慶賀日本「泰平」為由讓朝鮮派出通信使,朝鮮方面很快接受請求並在同年八月派出以任絖(音同匡)為正使、金世濂為副使,總成員達475人龐大使團,也是雙方復交以來第一個冠以「通信使」的朝鮮使團。

最後一次的正式通信使則是在1811年,慶賀第十一代德川幕府將軍家齊即位,派出人數稍微少一點的338人使節團,這次僅是在對馬致意,沒有前往江戶,謙信心想朝鮮方面也大概清楚日本當時國內狀況,不前往江戶或許是最佳選擇。

說到這邊,大家或許和謙信有同樣想法:這兩個一水之鄰的國家,長期以來就因為利益等因素時而友好、時而敵對,放在兩國的外交史上,也不算是什麼奇怪現象,但是今天世界局勢已經不是2、300年前那麼單純,一個處理不好可能就變成區域緊張,甚至爆發衝突,謙信衷心希望兩方衝突僅止於貿易戰就好,畢竟兩邊的百姓互動還是得顧及不是嗎?

如果您喜歡謙信提供的內容,麻煩您動動手指用您收聽管道按下訂閱,就是對我的支持,如果可以,幫謙信留個好評或是留言建議意見,作為未來的改進參考。謙信也在fb開設謙信自由討論廣場的社團,歡迎各位加入,不管有什麼樣的歷史討論都很歡迎,期待在社團與您相遇。








Readmoo 電子書推薦
當日本OL變成了韓國不良主婦
博客來書推薦
韓國味道散步手帖
韓國味道散步手帖


感謝您支持謙信
只要幾個動作,電子書讓您免費閱讀
    您喜歡的歷史主題是?
    Powered By ConvertKit


    如果您喜愛或是支持謙信繼續提供更多話題,如果可以您的每份贊助對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