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廢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主題吧!

不曉得大家最近是否有看到一個新聞,那就是美國要研發射程達1,000英里(近1,610公里)的超級大砲,這個射程其實和美國定義中程導彈1000公里至3000公里相去不遠,一定會有朋友問既然如此何須這個呢?謙信在這裡稍微解釋一下,以美國製造一枚中程導彈就需要兩千萬美元,而且還不包括維護的費用,發射後也不保證能夠命中目標,原因是現在都有很多攔截系統,也就是說萬一被攔截,這兩千萬美元就打水漂了。不過換成如果擁有同樣射程的大砲,隨著發射次數越多,平均成本也會逐次降低,更重要的是砲彈被攔截的機率相較於導彈那可說是小的太多,而且還有頻繁發射的優勢;當然也是有缺點,這般的設施肯定體積不小,遭到狙擊的機會自然很高,相關防禦設施自然也是需要。

但是長程大砲或是巨砲概念並不是多麼嶄新的想法,至少從以前投石機、石火矢都是這樣的概念,人類有史以來對於巨型武器的迷戀其實都一直存在,比方說今天軍備競賽中的重點洲際飛彈就是好例子。今天謙信要來說說二戰時期的巨砲,無一例外都是軸心國,原因都是資源不足下的產物。首先要來說德國的兩艘巨艦鐵必制與俾斯麥號,兩艘名字分別來自帝國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與過去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這兩艘除了是歐洲海軍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最重型戰艦外,更重要是上面搭載的四門380毫米SK C/34型艦炮,從以下的規格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當時恐怖的程度:有效射程可達36.5km,每分鐘可以發射2.5發、初速每秒820公尺、重達800公斤或是1,800磅的重型砲彈,英國為了擊沉付出最有名的胡德號戰艦,也僅只是對其造成傷害,但是胡德號本身卻是被一發命中沉沒。後來鐵必制因為油料與損傷問題沒辦法遠航躲在挪威峽灣中,深受威脅的英國在1944年,由30架英國皇家空軍的蘭卡斯特轟炸機攜帶當時最大型的高腳櫃炸彈,才得以除去這個心腹大患,可以想見在當時這巨砲對於盟國的威脅有多可怕。

接下來轉到亞洲,同樣也是資源不足的日本,也基於同樣的原因製造四艘堪稱至今也是史上排水量最大的大和級戰艦,如果是二戰迷應該有聽過或是熟悉的大和號、武藏號,但是信濃與紀伊兩艘知名度就沒那麼高,信濃後來改為航空母艦、紀伊則是未能完工。不過艦上搭載的大砲堪稱是史上最大,三聯裝460毫米/45倍口徑主砲3座,火力相比德國鐵必制可說有過之無不及,由於為了掩飾口徑還以「九四式四十厘米炮」命名,這砲有多誇張呢,光是炮塔總重就有1720噸,炮身重165噸,如果把彈藥與砲台裝甲都算進去,就有2700噸之多,相當於當時的大型驅逐艦總重,意思就是一艘大和號光是三門主砲就是三台大型驅逐艦!!!

不過這麼大型的砲台自然動作也遲緩,光是繞一圈就需要三分鐘,射速1.8發/每分,也輸給鐵必制的主砲一截,而這麼大的火力砲管壽命也不多,250-300發就得替換砲管。副砲尺寸也很誇張,從最上級巡洋艦拆過來的4座三聯裝155毫米砲,不管哪個等級的軍艦都是主砲等級,但是到了這邊只能屈居副砲。作為日本二戰海戰史上最有名的大和號,除了參加中途島海戰外,接下來的雷伊泰灣海戰受損後由於難以修復,1945年4月7日的菊水特攻中,原本打算在沖繩海域對盟軍艦艇發動自殺攻擊,可惜剛開出鹿兒島海域就遭到猛烈攻擊,遭到10枚魚雷以及24枚炸彈命中船身後翻覆,更在爆炸之後沈入海底。

最後壓軸重頭戲要來了,那就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研發出的最大陸上巨砲:古斯塔夫鐵道列車砲,但其實這座傳奇巨砲有第二座,名為朵拉,很多朋友會很好奇到底有多巨大對吧?這巨砲與鐵必制上的SK C/34型艦炮同為克魯伯製造,是希特勒下令納粹德國工程師設計「可穿透一米的鋼板、七米厚混凝土與三十米深土地的超級砲」,於是克魯伯的武器專家就獻上至今令人瞠目結舌的設計。 .... 

如果喜歡我提供的內容,歡迎繼續收聽並到kshin.co來看看,希望我們下次健康見。








感謝您支持謙信
只要幾個動作,電子書讓您免費閱讀
    您喜歡的歷史主題是?
    Powered By ConvertKit



    0 留言